中醫(yī)辨證論治在醫(yī)治中起著重要作用,那么對慢性前列腺炎是如何認識的呢?慢性前列腺炎基本上可納入祖國醫(yī)學的“精濁”、“勞淋”、“白淫”的范疇,如清· 何夢瑤《醫(yī)碥·赤白濁篇中有“竅端時常牽絲帶膩、如膿如眵”的記載,就很象本病之尿末流白。歸納其主要病因有以下幾條:(1)外感毒熱之邪,留戀不去,或性事不潔,濕熱留于精室,精濁混淆,精離其位。(2)相火旺盛,因所愿不遂或忍精不泄,腎火郁而不散,離位之精化為白濁。(3)房室過度,以竭其精,精室空虛,濕熱乘機襲入精室,精被所逼,不能靜藏。
因其腎火郁而不散,或濕熱久滯不除,精道氣血瘀滯,故遷延難愈。臨床上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濕熱壅滯型 小便頻急,尿道熱痛,尿末或努掙大便時有白濁從尿道滴出,少腹、腰骶、會陰、睪丸脹痛不適,口干苦而粘,舌苔黃膩、脈弦滑而數。
(2)陰虛火動型 腰膝酸軟,頭暈眼花,夜眠遺精,火旺則陽事易興,不僅小便末、大便時有白濁滴出,甚至欲念萌動時亦常自行溢出,或有血精,舌質紅苔少,脈弦細數。
(3)腎陽虛衰型 腰膝酸冷,陽痿早泄,遺精,神疲乏力,四肢末端涼,稍勞即有精濁溢出。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沉弱。
(4)氣血瘀滯型 病程日久,氣血瘀滯,少腹、腰骶、睪丸、會陰墜脹隱痛,或見血尿、血精,舌質紫暗或見瘀斑,脈多沉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