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治又名“截根法”,是在一定部位用消毒三棱針或普通大號縫衣針挑斷一些皮下纖維組織,或挑破皮膚擠壓出血,而達到醫(yī)治炎的一種方法。此近期效果較好,癥狀可有不同程度的好轉(zhuǎn)。
(1)挑治部位:取腰骶部之皮膚疹點。疹點的特征為形似丘疹,稍突于皮膚,似針帽大小或粟粒樣大小,顏色多為灰白、暗紅、棕褐或淡紅色,壓之不褪色。如在同一部位,出現(xiàn)兩個以上的反應(yīng)點,應(yīng)選其明顯者,每次只挑1~2個,反應(yīng)點與痣色素斑應(yīng)鑒別。如找不到疹點時,也可選取與有關(guān)的穴位,如腎俞、長強等,交替挑治。
(2)挑治方法:挑治部位確定后,局部皮膚用碘酒、酒精消毒,術(shù)者右手持消毒后的三棱針或鋼質(zhì)衣針(注意不要沾污針尖),左手捏起挑治點,將針橫刺刺入穴點皮膚,即針體與皮膚平行,針尖刺入皮膚后,然后抬高針尖并慢慢搖擺之,挑出皮下白色纖維組織,逐漸挑斷幾根或至挑盡為止。針挑時,疼人略覺疼痛,也可先用0.5%普魯卡因1~2毫升進行局麻后挑治,一般不出血或略有出血。挑后用龍膽紫消毒,蓋以消毒紗布,膠布固定即可。
(3)注意事項:病人取坐位或臥位,以防止暈針。注意無菌操作。挑治后注意局部清潔,5天內(nèi)局部不用水洗,以防止傷口感染。挑治后局部有熱痛感,不需處理,可自行消失。如局部出現(xiàn)有紅腫熱痛者,則需及時予以抗生素或清熱解毒之中藥。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患嚴(yán)重心臟病、有出血傾向性疾病、瘢痕體質(zhì)及身體過度虛弱者不宜用挑治。